热带农业科技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热带亚热带果蔬

  • 广东省部分果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冯慧敏;李海渤;

    以广东省不同地区果园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质地、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价,并给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果园土壤pH、物理性黏粒含量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5.77、33.60%、28.32 g/kg、1.50 g/kg、149.84 mg/kg、63.96 mg/kg、183.82 mg/kg,分别属于4级、中壤土、3级、3级、2级、1级、2级。土壤分级评价结果显示,63.16%的园地土壤pH属于4~6级,为酸性土壤,21.05%属于1~2级,为碱性土壤;84.22%的园地属于壤土,5.26%的园地属于砂土,10.52%的园地土壤属于黏土;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有68.42%、68.42%、78.94%、73.68%、73.68%的为1~3级,含量在中等以上水平,有31.58%、31.58%、21.06%、26.32%、26.32%的为4~6级,含量较低;其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属于1级的园地占比分别为52.63%、31.58%、47.37%,含量较高。

    2025年03期 v.4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云南芒果种质资源幼果中色素与品质相关酶的比较研究

    张靖;钱萧然;田林坤;张华军;毛常丽;朱小平;柳觐;牛迎凤;

    为探究不同芒果种质在开花后12周的色素与品质相关酶的差异,以农业部芒果种质资源云南创新基地中55份栽培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中9个色素与品质相关酶的活性,包括类黄酮3'-羟化酶(F3'H)、植物类黄酮-3',5'-羟化酶(F3'5'H)、查尔酮合成酶(CHS)、花色素苷合成酶(ANS)、抗氧化酶(POD)、果胶甲基酯酶(PME)、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并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分布频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5份芒果种质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酶活性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2.24%至38.69%。将所有酶类参数分为6级,频次分布显示大部分指标为偏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9个酶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F3'H与F3'5'H、CHS,PME与NI和POD与F3'H等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指标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0.06%,其中‘夏茅芒’的综合酶活性最强。采用系统聚类法,在遗传距离为7时,可将55份芒果种质分为5类,各类别的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芒果种质在幼果期的色素与品质相关酶活性方面具有高度多样性,这些酶活特性为芒果品质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对芒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48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西双版纳不同品种火龙果品质分析与评价

    刘成琴;陈彭坤;易小艳;赵志平;刘世红;杨春霞;刘代兴;

    通过感官评价并测定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及果汁率等指标,比较‘大红1号’‘越南白肉’‘桂红龙’‘燕窝果’等4个品种火龙果的感官特性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大红1号’的单果重、可食率和感官评分均为最佳,分别为589.30 g、72.40%、42.00;‘燕窝果’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上表现突出,分别为21.1%、71.24;‘桂红龙’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4.00 mg/g、0.31 g/100 mL;‘越南白肉’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7.65%。综合分析,‘大红1号’和‘燕窝果’是较理想的品种,‘桂红龙’和‘越南白肉’次之。

    2025年03期 v.4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除草剂对暗褐脉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许欣景;高锋;杨天伟;刘静;方艺伟;简四鹏;李光;张春霞;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评估6种果林中常见除草剂对暗褐脉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对暗褐脉柄牛肝菌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且对菌丝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莠去津的毒性较高,EC_(50)值为0.07 mg/mL,敌草隆与二甲戊灵的毒力较低,EC_(50)值分别为0.35、0.33 mg/mL;随除草剂浓度增加,菌丝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研究结果揭示了除草剂对暗褐脉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林下仿生栽培暗褐脉柄牛肝菌的除草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48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国内榴莲产业发展现状、挑战与建议

    来泽森;荣渝虹;李紫玉;张兆豪;张勇波;穆洪军;

    在全球农业领域,榴莲因其独特的风味和经济价值正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榴莲进口国之一,在推动本土榴莲产业方面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国内榴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全球主要榴莲产区的产业现状及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深入探讨国内榴莲产业的发展情况。针对国内榴莲产业发展的现状,从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及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2025年03期 v.48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香料与饮料作物

  • 烘焙程度对云南小粒种咖啡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顾颖;李建伟;侯英;李金丽;王庆乔;苏越;郭雪星;马晓东;丁溪;徐智勇;匡钰;

    为分析不同烘焙程度云南保山小粒种咖啡中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及感官品质差异,选用5个不同烘焙条件得到烘焙色度值分别为95、85、75、65和55的5支烘焙咖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不同烘焙程度咖啡中的挥发性成分、超高效液相色-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有机酸类成分和感官测评评价感官品质。结果表明,5个不同烘焙程度咖啡中共检出醇类、羧酸类、醛类、酮类、吡嗪类、酯类和酚类等112种挥发性成分,色度值为55和65的深度和中深度烘焙咖啡中的挥发性成分更丰富。不同烘焙程度咖啡中总有机酸含量为2 380.16~3 679.80μg/g,有机酸含量最高的是奎尼酸,最低的是酒石酸;深度烘焙的咖啡中总有机酸含量最高,而中度和中深度烘焙的有机酸含量均较低。感官评测结果表明不同烘焙程度咖啡的风味表现出红糖、柑橘、坚果、茶香等风味特征,中度烘焙咖啡的杯测评分最高(82.33),深度烘焙的杯测评分最低(79.67),说明这款咖啡豆适宜采用中度烘焙,更能体现出它的香气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烘焙工艺优化、咖啡产品风味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2025年03期 v.48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云南典型草果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

    李庆聪;胡永亮;尹红星;黄家卫;王应清;戴余波;陈玉芹;

    以云南3个草果种植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Cu、Zn、Ni、Pb、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应用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龙陵县采样点土壤中Pb的单因子污染程度及内梅罗综合污染程度为警戒级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程度及内梅罗综合污染程度均为安全。研究区土壤中Pb、Hg的平均含量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单项生态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为低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马关县采样点土壤中Hg的污染级别为中度,龙陵县采样点土壤中Pb及Hg的污染级别为轻-中度。

    2025年03期 v.48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两种杀青方式对草果品质和干燥效率的影响

    廖方平;杨毅;练强;王鑫;张映萍;和雨秋;吴莲张;

    为提高草果干燥效率并降低加工能耗,采用蒸汽杀青和漂烫杀青两种方式对干燥前的鲜草果进行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水分含量、挥发油含量以及外观品质等关键指标,筛选出最优的杀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杀青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均能在保持草果挥发油含量的同时显著提升干燥效率,并改善产品外观品质。其中,蒸汽杀青在蒸汽温度115℃条件下处理10 min,可使干燥效率提升45.15%,且干果挥发油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显著改善产品外观品相;漂烫杀青在水温100℃条件下处理20~30 s,能够显著降低干果水分含量,达到与蒸汽杀青相当的品质优化效果,两种杀青方式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结果为草果的高效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益参考,对促进草果产业的技术升级、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4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药用与特种经济植物

  • 西双版纳滇黄精根腐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商瑞;毛佳;和顺琴;李戈;柳成章;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滇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试验通过采集云南西双版纳滇黄精根腐病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科赫法则验证,以及真菌DNA内转录区ITS序列分析等对该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35株菌株,其中能引起滇黄精根腐病的HJGF29-3为尖孢镰刀菌。研究结果可为滇黄精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世界槟榔国际贸易分析与展望

    陈君;刘立云;周焕起;王恩群;

    对世界槟榔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鉴于槟榔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渊源,较稳定的生产区域和消费群体,预计槟榔果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在波动中稳步发展的态势。

    2025年03期 v.4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天然橡胶

  • 外源植物激素对橡胶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余文才 ;孔广红 ;亚华金 ;和丽岗 ;

    为探究外源植物激素对橡胶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橡胶树优良品种GT1芽接无性系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外源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外源ABA处理下,SOD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大多数HbSOD基因家族成员显著上调表达,少数成员显著下调表达;在外源MeJA处理下,SOD活性在处理前期(0~3 h)无显著变化,后期(6~48 h)显著下降,大多数HbSOD基因家族成员显著下调表达或无显著变化,只有少数成员(HbCSD5和HbMSD2)显著上调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外源激素ABA和MeJA处理下,SOD酶活性与HbFSD1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推测ABA和MeJA可能通过调控HbSODs基因表达的信号调控网络进而调节SOD酶活性。

    2025年03期 v.48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橡胶树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光合特性比较分析

    李小琴;张凤良;吴裕;杨湉;周艳;

    以橡胶树4个优树无性系为试材,测定了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SPAD值及光合生理参数,比较分析不同无性系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树无性系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的SPAD值随叶片的生长发育期呈“缓慢上升而后迅速上升—稳定—缓慢下降而后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Pn)随叶片发育期的变化均呈“单峰”非对称曲线的变化趋势;气孔导度(Gs)在叶色为浅黄色到绿带紫色这些时期表现为“快速上升后又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的相类似;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随叶片的生长发育呈“先快速上升再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4个无性系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而测定值的高低差异较大。6个光合生理参数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极显著相关性。

    2025年03期 v.48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橡胶树优树无性系初级系比幼龄期生长量调查

    周艳;杨耀文;吴裕;李小琴;张凤良;杨湉;

    对初级系比试验区47个橡胶树优树无性系幼龄期(2~7龄)的生长量(茎围)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7个橡胶树无性系间生长量差异极显著,2~7龄生长量均值分别为10.42、18.08、24.60、32.56、40.80、44.73 cm,无性系16、39、57的年生长量均排在前五。7龄时,47个无性系中,生长量以6、16、39的较大(均大于50.00 cm);生长量大于45.00 cm的无性系有24个,占51.06%;生长量小于45.00 cm的有23个,占48.94%。2~7龄无性系的增长量均值分别为7.62、6.51、8.05、8.27、3.96 cm,6年的年均增长量为6.88 cm,其中无性系39、52较大,超过8.00 cm,其次是无性系6、16、36、55,均超过7.60 cm。依据生长量均值和增长量均值进行聚类,可分别将参试的无性系划分成3组和4组。其中生长量均值分别为34.98、25.94、29.25 cm,第Ⅰ组生长量均值最大,包含无性系16、39、57;增长量均值分别为7.67、7.49、6.17、6.85 cm,第Ⅰ组增长量均值最大,包含无性系16、27、39、57。综合分析,无性系6、16、39、57生长情况较好。

    2025年03期 v.48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6个橡胶树优树无性系产量与胶乳生理年内变化分析

    杨湉;赵祺;吴裕;李小琴;张凤良;毛常丽;

    为比较6个橡胶树优树无性系干胶产量和胶乳生理的年内变化规律,测定其7龄割胶时的株次产及每月胶乳生理指标,将整年割胶周期划分为11个时段,分析年内不同时段干胶产量和胶乳生理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6个橡胶树优树无性系干胶产量均以第7段(10—11月)的最高,并与其他多个时段差异显著;第1段(4—5月)、第4~6段(7—10月)、第8~10段(11—次年2月)干胶产量较高;第2~3段(5—7月)、第11段(次年2—3月)干胶产量较低,但不同无性系各时段的干胶产量各有特点。割胶一整年,6个橡胶树优树无性系年内不同月份的胶乳生理各有特点:无机磷含量在刚开割时较高,6—7月相对较低,8月后增加明显;硫醇和蔗糖含量天气越冷增加更明显;1—2月硫醇、无机磷、蔗糖含量均达到相对最大值。每月胶乳生理与分段干胶产量相关性分析显示:6个优树无性系的胶乳无机磷含量与干胶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无性系190、585、314的硫醇含量与干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14、187(对照)的蔗糖含量与干胶产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总固形物含量与干胶产量均呈负相关。

    2025年03期 v.4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不同割胶季节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的胶乳成分和生胶性能比较

    祁龙;岩利;崔祥华;徐杉;张桂梅;

    开展云研77-2和77-4在常规季节割胶和冬旱季割胶的对比试验,探讨两个橡胶品种在两个割胶时期的橡胶性能变化,为橡胶树冬旱季割胶制度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常规季节割胶和冬旱季割胶,云研77-2和云研77-4的胶乳干胶含量、生胶性能均随割胶月份而变化,并且变化的趋势相似。常规季节割胶的干胶含量随月份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生胶的灰分含量和氮含量随月份逐渐增大,生胶的塑性初值(P0)和门尼黏度随月份上下起伏变化;冬旱季割胶的胶乳干胶含量先降低后回升,生胶的灰分含量和氮含量先增大后减小,P0和门尼黏度先减小后增大。常规季节割胶的重均分子量随月份波动式下降,冬旱季割胶则没有规律。橡胶性能随割胶月份变化,但总体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025年03期 v.48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橡胶树基因组测序及组装研究进展

    钱萧然 ;张靖 ;牛迎凤 ;朱小平 ;柳觐 ;毛常丽 ;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胶乳中富含的天然橡胶是全球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然而,橡胶树产胶的分子机制依旧不明,且橡胶树的生产效率和产胶品质受到病虫害、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橡胶树的基因组,揭示其生产机制,对提高橡胶生产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橡胶树基因组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对橡胶树基因组测序及组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橡胶树的育种和改良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8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专题论述

  • 景洪市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及风险评估

    罗虎;赵宏友;瞿路;罗勇;黄妮娅;管志斌;

    为掌握景洪市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对景洪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设置踏查点12 812个,涉及路线69条4 264 km,覆盖面积8.54万hm~2,共调查到37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植物35种、昆虫1种、无脊椎动物1种。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红火蚁、飞机草、紫茎泽兰、薇甘菊等8种为高风险物种,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来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普查结果可为景洪市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48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热带农业科技》投稿须知

    <正>一、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简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注意避免出版泄密、侵权及学术不端行为。文稿字数(含图表)一般不超过7 000字,综述等控制在10 000字。获资助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二、文稿结构:1.题目及作者(单位)(1)题目(不超过3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字体用黑体三号字),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2025年03期 v.4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热带农业科技》征稿简则

    <正>《热带农业科技》是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1977年创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产业发展的科技论文,设置的主要栏目有:热带亚热带果蔬、药用与特种经济植物、香料与饮料作物、天然橡胶、热区经济作物、热带观赏园艺、专题论述等。本刊是我国西南片区专门报道热带农业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科技期刊,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热带农业领域行业科技期刊,被中国知网(CNKI)等网络数据库全文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期刊引证报告》列入统计源期刊。

    2025年03期 v.4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